采购动态(通知)
宁波市聚焦六个关键环节,推进零基预算改革走深走实
发布日期:2025-09-25

近日,宁波市印发《关于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实施意见》,聚焦夯基础、强统筹、破基数、保重点、定标准、提绩效等六个关键环节,因地制宜、因时制宜、因事制宜制定16条改革举措,蹚出零基预算从“预算工具”向“工作理念”和“治理模式”进阶的实践路径。

一、聚焦“夯基础”,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。

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基础。一是把牢项目准入关。建立健全入库前置审批评估机制,入库项目按规定完成可行性研究论证和事前绩效评估,按照轻重缓急等对储备项目进行排序。二是管好项目执行端。全流程动态记录并反映项目预算下达、预算调整调剂、预算执行等情况,实现顺向可控、逆向可溯的完整管理闭环。三是严格项目库滚动管理。精简归并目标接近、投入方向类同、管理方式相近的项目,清理取消政策已到期、目标已完成、绩效评估结果较差的项目。

二、聚焦“强统筹”,深化资金资产资源协同管理。

加强资金资产资源统筹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重要举措。一是提高收入完整性。加大各类收入统筹使用力度,实施单位资金收支指标化管理,建立预算单位实有资金“定期+动态”清理工作机制。二是提高资金整合力。推进同部门、跨部门、跨层级资金统筹整合,优化增量资金配置和存量结构调整。三是提高资产利用率。出台《宁波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》,制定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盘活专项方案,建立健全资产登记和核算制度,加强对新增资产必要性的审核。

三、聚焦“破基数”,全面清理整合财政专项资金。

产业政策方面,建立起“部门+区县”统筹体系,形成“任务、政策、资金”三张清单工作机制,财政资金更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集聚。民生政策方面,建立基本公共服务财政保障标准体系,实现全市到人到户89项基本民生政策的标准统一,推动面向常住人口公共服务优质共享。

四、聚焦“保重点”,建立预算分级保障机制。

强化党委政府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目标。一是多维筛选,精准定位。在纵向维度上对“三保”支出、债务还本付息、城市运维、政府投资项目等进行分类,在横向维度上再细分刚性、基础、一般等,真正实现项目精准定位。二是分类划级,精准保障。在横向维度上,对刚需类支出全额保障,对基础类、一般类支出结合财力可能合理保障;在纵向维度上,优先保障“基本民生支出”,重点保障“党委政府重点支出”,合理保障部门日常履职等“其他支出”。

五、聚焦“定标准”,建立健全支出标准体系。

支出标准是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标尺,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重要保障。一是坚持系统谋划,整体构建。制订宁波市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,加快全市统一的预算支出标准库建设,充分发挥支出标准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基础支撑作用。二是坚持需求引领,持续完善。科学谋划并逐步建立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内容完整、结构优化、定额合理、程序规范的支出标准体系,目前已构建51个任务明细,171项开支标准。三是坚持科学合理,动态调整。编制2026年预算时,动态调整部门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限额标准,分类分档压减部门公务接待预算限额和房租标准限额。推进分领域分行业项目支出标准建设。

六、聚焦“提绩效”,推进绩效与预算深度融合。

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编制、执行和监督全过程,是零基预算管理的导向。一是源头把控,健全事前绩效评估机制。将事前绩效评估实质性嵌入决策程序,按规定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,强化评估结果与预算挂钩机制。二是过程追踪,建立期中政策评估机制。对于存量项目,分3-4年全面开展期中绩效评估,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政策纠偏和预算调整。三是注重应用,强化事后结果挂钩机制。优化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,及时完善政策、核减预算或取消项目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